苦涩中的温暖—读《活着》有感

来源:龟峰山项目部 游婧 日期:2019-02-20 00:00:00 浏览次数:

打印

   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
—题记
   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。
   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,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,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、破产和艰难;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,让儿子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,让女儿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,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,有了简陋的欢乐。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,余华丝毫没有犹疑,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,毫无征兆,近乎残忍: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,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;女儿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,产下一男婴后,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;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妻子家珍也相继去世;女婿二喜是搬运工,因吊车出了差错,被两排水泥板夹死;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,生活十分艰难,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,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,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……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,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,留下我们错愕当场。
    “作为一部作品,《活着》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,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,因为他们互相感激,同时也互相仇恨;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,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。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,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。”我想这世上的人们,多半是这样的,和自己的命运半是抗争半是妥协地结伴相行,就像离不开彼此的挚友,一起穿越那漫漫人生路。
    读这本书的时候,我在满页苦涩中也能感受到一股奇妙的温馨。纵观福贵的一生,最悲剧的就是亲人都接连惨死先他而去,但他的一生,也并不是一无所有和暗淡无望的。福贵一生中遇到的人,对他都不是太坏,甚至可以说,他生命中大部分的人,都是对他贴心的好。即便是设计让他输光家财的龙二,在后来也没有对他十分恶劣,甚至在命运的安排下,代替了福贵去死;富贵的父母、妻子、儿女、女婿和外孙,都是淳朴善良的好人,还有村里的乡亲、队长,当兵途中遇上的老全,甚至是间接害死有庆的春生,对他也是不薄的;或许输掉家产是富贵命中一劫,却让他感受到了父母给予他的真情,让他幡然悔悟重新做人,甚至让他后来逃过死劫;福贵的妻子家珍,虽然是有钱人家的千金,却从没有大小姐的做派,凭着福贵年轻时好吃懒做、吃喝嫖赌的做法,她完全可以在福贵落魄后离他而去,也不会落人口实,可是她却陪着富贵一生共苦难,即使在他被抓去当壮丁不知所踪的日子,纵然心中有疑惑、不信任,却也依旧坚守着他们的家;女儿凤霞虽聋哑,生命中除了父母亲弟,也能遇上真心疼爱她的二喜,即便在她身死之后,也依旧放她在心中念念不忘,依旧将福贵视为亲父互相扶持;机灵的外孙苦根,虽是伶牙俐齿,却也像她的母亲一样,小小年纪便懂得心疼福贵,为福贵分忧......
    书中的温情便是最直击人心的悲剧,作者将这些温情从福贵的人生中一一以惨烈的方式抽离,留下福贵孤身一人。最后的最后,读者都和福贵一样,觉得他活不长了,身边所有的温暖和人生的盼望都没有了,年纪也大了,又能活多久呢?可是,福贵还是活了很久,和那与他相伴的老牛一起。他最后对老牛的念叨,他对书中的那个聆听他人生故事的“我”的感激,都是他对人生的回忆,到了最后他已了无对人生的埋怨,而是在那温情的回忆中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满足,甚至于自我安慰,亲人的先他而去让他最后能了无牵挂地死去。
    或许这就是“活着”的意义,即使人生满是苦难,满目疮痍,即使人生的最后孤独一人,无人相伴,努力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意义。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,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,只要继续活着,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,只留下苍白的结果,而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。
   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大多是绝望的疼痛,但是能从那压抑的悲剧中看到温暖,能在漫漫黑暗中看到点点光芒,感受到人生无奈的同时也能坚强信念的力量,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吧。